您的位置:首页 新闻资讯 全部

中传作品集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

发布时间:2025-05-26浏览次数:4

1. 经典研习

  • 课程如《庄子》研习、《坛经》研习等,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,让学生在把握经典思想灵魂的开阔人生、社会、艺术等方面的格局。
  • 例如,《庄子》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,对塑造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发挥了巨大作用,学生通过研习可以汲取其中的智慧,形成积极的人生观。
  • 2. 跨文化传播

  • 课程如“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”,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内容资源的选取与整合能力,以及相应的传播策略、传播技巧。在这个过程中,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,并主动思考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义务,从而建立积极的价值观。
  • 3. 课程思政

  • 课程思政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,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,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例如,国际教育学院的课程教学,很多思政内容都是蕴含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中并贯穿始终的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中,关于政治认同、家国情怀、道德修养、文化素养的一些内容就会渐渐渗入学生们的心底。
  • 4. 实践活动

  • 通过实践活动,如诗歌朗诵会、读书报告会、课本剧表演等,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,进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  • 参与社会调查、读书交流、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,引导学生在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过程中,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认同,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,从而建立积极的价值观。
  • 5. 专业技能培养

   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,如英语专业的课程群思政建设,通过“任务型教学”等方式,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学术论文写作规范,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以及唯物辩证法思想,追求真理、遵守学术道德、认真刻苦地从事科学研究,从而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    Copyright © 2022-2025 北京华夏屹立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900277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