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新闻资讯 全部

中传作品集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

发布时间:2025-05-02浏览次数:53

一、课程内容与目标

1. 课程内容

  • M1头脑风暴与创意思维:课时8小时,授课形式为小组,目的是完成作品集灵感来源和创意素材的视觉记录并生成创作主题。
  • M2艺术与设计研究方法:课时21小时,授课形式为小组,目的是完成Sketchbook调研部分的编排。
  • M3综合材料与创作媒介实验:课时21小时,授课形式为多对一,目的是掌握设计表达方式及艺术表现语言。
  • M4项目发展与作品集构建:课时30小时,授课形式为多对一,目的是完成作品集所需数量的创作项目。
  • M5作品集阐述与创意写作:课时8小时,授课形式为小组,目的是形成中英文双语版本文字阐述与专业写作。
  • M6作品集排版与润色:课时15小时,授课形式为一对一,目的是完成作品集最终电子版成品。
  • M7面试指导与准备:课时8小时,授课形式为一对一,目的是完成全英文模拟演练。
  • 还有组合课程和定制课程,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。
  • 2. 课程目标

  • 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,如三维动画专业,旨在培养了解国内外动画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,熟悉传统动画及数字动画制作流程,具备较高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的优秀动画人才,使学生成长为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和影视特效制作前沿技术,具备从事三维动画与特效制作、动画导演、动画表演与动作设计、动画技术监督等专业能力的国际化高端动画复合型人才。
  • 对于其他专业方向,如数字媒体艺术(数字影像与网络视频方向),旨在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和大量专业实践,重视学生在人文、艺术、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,培养了解国内外全媒体视频内容研发、创作及运营规律,熟悉当代数字影视制作流程,掌握前沿媒体技术的高层次、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。
  • 二、培养创造力的方法

    1. 头脑风暴与创意思维课程(M1)

  • 通过小组形式的头脑风暴,激发学生的灵感,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,挖掘创意素材,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。
  • 2. 艺术与设计研究方法课程(M2)

  • 在调研过程中,学生需要收集、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,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,为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,进而提升创造力。
  • 3. 综合材料与创作媒介实验课程(M3)

  • 学生在掌握不同材料和媒介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的过程中,能够尝试将不同的材料和媒介进行组合和创新,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,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帮助。
  • 4. 项目发展与作品集构建课程(M4)

  • 在完成多个创作项目的过程中,学生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创意和表现手法,这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。
  • 三、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

    1. 课程体系的优化

  • 中传聚焦面向未来,优化学科专业体系,如深耕国际传播领域,自主增设“国际传播学”二级学科,构建独具中传特色的“理论-文化-传播-治理”区域国别专业方向矩阵;立足智能传媒科技,构建“2+1+1+N”智能传媒学科体系,确定“创作+传播+技术”三位一体的任务主线;聚焦舆论工作需要,加强新闻传播领域的舆情分析、信息舆论、网络舆情等方向专业建设等。这些举措有助于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知识和理念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。
  • 2. 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

  • 改革培养模式:坚持“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”的理念,完善“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”教学体系,开设“全媒体+多语种”特色课程,推进“用马克思主义铸魂、用爱国情怀强基、用人文素养修身、用国际视野拓界、用特色项目托举、用未来媒体创新”六个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
  • 突出实践育人:融通实践教育资源,将开学典礼、毕业典礼纳入校级实践平台资源池,与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及相关企业联合打造跨学科实践课程、主题性创作实训、高水平赛事,推出“实践大课”,建立常态化实践作品展演机制等。
  • 强化数字赋能:全面启动“人工智能行动计划”,以“人工智能+”和“+人工智能”为主线,探索构建智能传媒学科体系、育人体系、科研体系和治理体系,建设智慧教学平台等。这些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。

    Copyright © 2022-2025 北京华夏屹立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9002779号-1